殊字属于五行属什么?
这个“殊”字,在康熙字典里解释为:“本作“殊”。古文异。俗作“书”、“抒”者非。” 也就是说,古代的“殊”字,与现在的“殊”字,是不同的一个字。而且,在古代,“殊”字还写作“异”字。 所以,根据古字的字形来判定五行属性,是行不通的。需要把现代字体和古代文字进行比对,以确定其具体的五行属性。 《汉字学》中分析“殊”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如下: 从字形上面来看的话,“殊”字的原始形态为“異”(见图),由“止”和“余”组成。“止”意为“下”,“余”表示“剩余”的意思。整个字的意思就是把“下”和“剩余”联系起来,表示“剩下”的意思。 由此“異”字,再变形为现在的“殊”字(见图),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殊”字的五行属土。因为“土地”属于黄土地的元素归属。
另外,我们也可以查一下古代文献资料,看看古人是如何看待“殊”字的五行属性的。 在《汉书·五行志》中,有记载道: “元始元年……正月乙卯,京师大雨雹……五月甲辰,泰山亡神祠灾。时,京师民共上书十五万余言;帝使大司空何武持节承制赦之。诏曰:‘今岁不正,厥阴不治……’。”
“厥阴不治……”这里的“厥”就是“其”的意思。整个句子的大意是说,今年正月出现了“大雨冰雹”的异常天气现象,五月出生的“泰山王母庙火灾”。当时,京师百姓共同上书皇上十五万条意见。皇上派大司空何武带皇帝符节按照皇帝的旨意进行了赦免处理。皇上又下诏说:“今年正月出现异常天气,厥阴没有治理好…….”。 我这里引用的这段古籍文献,出自于东汉·班固著《汉书·五行志》,是记载汉代出现异常自然现象的书。其中对异常天象的记载非常详尽。
我们仔细研读这句经文,“厥阴不治……“中的”“厥阴”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中阐述了六经治法的理论依据——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以及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性,提出了“六气”致病及治疗的观点。“厥阴病征”出现在“太阴前”,即“太阴病”之前,可见“厥阴”是在脾胃之气之前的一经。《中医基础理论》中提到:“太阴主要反映脾的功能活动。” 汉代学者眼中的“厥阴”,应当就是指的脾经。而且,是脾经阳气不足的那一部分。 因为“食积”也会导致脾经气机阻滞,出现病症,古人认为这种病因属于“阴盛阳虚”的病机特点。所以,古人认为“厥阴不治……”出现的疾病,是属于土(脾)气虚,阳(胃)虚热,上下不通导致津液不能布化形成的病证。
“殊”字的五行属性应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