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可概括为: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个体思维到集体思维、社会思维;同时,在特定条件下,儿童的思维会有逆向或倒退的趋势。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学龄前期) 这是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虽然儿童已经能够进行语言沟通,也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考,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很弱。
他们主要依靠具体的直观的形象来认识世界的规律性。因此这个阶段又称为“直观动作期”。 例如:三四岁的儿童学习数学时,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帮助自己进行计算和逻辑推理。例如两个苹果加上三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两个苹果。五岁以上儿童才能逐渐脱离具体事物的帮助而完成这些任务。
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发展(小学低年级) 在童年期中后期及青春初期,儿童的思维能力进入了飞跃时期。此时,他们的形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都开始迅速提高。 但这一时期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其逻辑思维大多仍属于经验的、非正式的逻辑范畴。因此它们的逻辑缺乏严谨性和系统性。 这一时期儿童对于知识的记忆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从幼儿时期的机械记忆为主渐渐转化为意义记忆为主。也就是说从对事物机械的重复转变为对事物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这一变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一是所学习的知识应该具有明确的意义;二是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要形成一定的联系,并能通过已有的知识结构加以理解。只有具备以上两种条件,儿童才可能将新的信息和原有信息联系起来,进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否则,他们就会采取排斥的态度。
总之,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已经可以接受系统的学科知识了。他们在学校中不但可以学到各种具体的知识内容,同时也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进一步加速他们的思维发展。
集体与社会思维(中学阶段) 到了中学时期,除了大脑生理上的突变外,孩子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也会发生很多变化。首先是接触的人多了,交往的范围扩大了。这让他们慢慢开始懂得并尝试去应用“群体思维”,即人们通常所称的“社交智谋”。
其次是从初一初二开始,学生们选择了不同的学科学业方向。这时候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开始朝着专业领域深入。同时由于专业的限制,孩子们所接触的信息量也开始有所区别,这无形中又加剧了孩子们之间的思维差距。 最后,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其实还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对事物的理解。如果父母是知识分子,经常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如果孩子遇到难题就查资料、问问题;家长对待孩子的思维方式也很尊重、很鼓励的话,那么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反之则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