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是什么故事?
公元前354年,魏国将军庞涓进攻赵国,把赵国首都邯郸团团围住。 赵国向齐、楚等国求救。楚国本想出兵,因齐威王收留了两年前从楚国逃奔到齐国的申侯,便打消了出兵的念头。齐国收到赵国求救信,就派田忌、孙膑为将,率兵八万去救赵国。但田忌、孙膑并没有直接去攻魏国,而是直奔魏国首都大梁城。
庞涓得知消息后,立刻停止攻邯郸,从赵国撤兵回魏国。庞涓本以为齐军攻魏,会走平坦宽阔的大路,便从邯郸全速回兵。没想到,当庞涓赶到桂陵时,齐军早在那里等候多时,魏军被打得大败。
孙膑攻魏救赵取胜的第二年,魏国又联合赵国去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田忌、孙膑又率领大军进攻魏国首都大梁,庞涓闻讯后,立即撤回韩国,赶回魏国。孙膑听说庞涓回来了,就让士兵进入三批营寨时都要烧毁营帐,丢弃少量兵器,装出不断被魏军追赶的样子,使庞涓认为齐军是胆小怕战的人。他率领部队穷追不舍。
齐军到了马陵,这是个险峻狭窄的地方,是魏军归国的必经之地。孙膑知道庞涓一定会来追击,就让士兵将这里的树砍去外皮,露出白木,然后在树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并派了万名弓箭手埋伏在山林里,吩咐他们说:“天黑以后,只等看见树上有了火把就一齐放箭。”庞涓果然带兵连夜追到马陵。看见树上有人写了字,就令人点上火把照看。结果,字还没读完,齐军的人箭就飞驰而至。魏军遭到突如其来的袭击,又黑天看不见目标,立即乱作一团。庞涓知道中了埋伏,愤恨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又在十天之后把魏太子申生俘虏了。齐国大胜。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计。它的精彩绝不仅仅表现在檀渊之战和马陵之战这两个著名的战例中,也不仅仅表现在外交战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