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挑的贝多芬结局?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风格,基本上可以被看作是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一个重要桥梁,海顿和莫扎特等古典主义作曲家,对于贝多芬影响非常之大,并且为贝多芬指出了一个创作上的道路。但贝多芬并没有因此就照着他二位开的路一直走下去,而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了海顿在交响乐上和莫扎特在钢琴音乐上的探索,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心得。所以可以说,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中最“新”也是最“前卫”的作曲家,甚至有音乐家认为贝多芬既是“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位传人”,又可以被称为“浪漫主义音乐最初的一位大师”。
对于音乐作品风格的具体分析,是需要从音乐的几个主要特征来具体展开的:
第一是旋律。古典主义的音乐,对于旋律的要求是规整、通俗而又上口的,大部分都是由短小有规律的乐句组成,并且在一定规律上作重复和变化重复,从“动机”到曲调的变化比较简单,通常没有变化的节奏和力度,旋律线条也不会那么曲折。而贝多芬的创作在旋律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展和突破,他继承了莫扎特那种“主题贯穿发展”的写作手法,将一个相对简短的动机在音乐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扩大再扩大,最后甚至将同一个音乐主题用不同的方式“说”出完全不同的意思来。贝多芬的乐句也已经不那么规整,而是变得更悠长和自由,对于主题的处理开始突破古典主义的框架,而开始向更广阔的领域进军。
第二是结构。古典主义的音乐曲式结构,基本上以“奏鸣曲式”为主要创作原则,对于作品内部段落布局上的要求是“匀称”、“平衡”的,通常用“三部性”加以体现。一个乐章或是一个乐段的开始和结束在感觉上是均衡的,在两个部分之间,用“过渡性的音乐”来进行联接,整体感觉是“方方正正”的。而贝多芬将这些“规矩”进行了改变,他的曲式结构虽然仍然遵循着古典主义音乐的“奏鸣曲式”原则,但是已经开始了“不均衡”的创作,比如他的作品中已经出现大量乐章长度上相差极大,或者在对比性乐段中用“大段插部”来进行补充的处理。贝多芬也创作了很多变奏曲和幻想曲,这些作品的曲式结构更加的“无拘无束”。
第三是配器、和声与复调。古典主义音乐的配器方式比较“传统”且“规范”,通常交响乐的配器就是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四组乐器,有时还会加上一架管风琴。而在贝多芬的交响乐中,却已经有很大变化,他已经开始使用“三管制”的方法进行配器,某些作品中还加大了管乐的力度,甚至还在《第九交响曲》中加入了大型的合唱队和人声,这些手法已经完全超出了古典主义音乐的范畴。在和声上,贝多芬也是在不断地“冒风险”,他开始采用大量的离调和转调,运用各种半音阶和变化音,使和声的色彩变得更加的复杂。在复调写作上,贝多芬也开始使用复调的手法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而在古典主义音乐家的创作中,对位法与复调写法是使用较之较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