镐五行属什么?
古代“五材”论中,“金”代表金属材料中的钢或铁。 《说文解字》解释“五金”为:“金、锡、铅、铁谓之五金。”(这里讲的“金”与今天的金属的概念是不同的) 金有五名。黄金、银、锡、铜,谓之四方金也。以五合十,故云五金。 ——《白虎通·五行》 五金的名称及地位在战国以后逐渐演化为青铜(铜和锡的合金)、钢铁(钢或生的铸铁)两大类。
先秦文献多称金属材料为五金。汉代以后则常见于以钢铁作为五金的说法。如汉应劭《风俗通义·正失篇》曰:“凡兵刃五材之英。……一曰金,二曰锡,三曰丹砂四曰雄黄,五曰雌黄。”唐李淳风等撰《晋书·律志上》中说“取五色之精以成器者,谓之五金”;又言:“五金者,金、银、铜、锡、铁。”宋沈括《梦溪笔谈·器用》云:“五金者,金、银、镍、铜、铁。”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引东汉王充《论衡·正说篇》:“五材者,金木水火土,各以成器,谓铜铁锡铅石,皆所以为人用。”
从现有资料看,我国冶金业的发展最早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世纪前后,即距今约2000多年的历史时期。这时的冶金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例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冶炼工艺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其青铜器的铸造量达到惊人的数字;西汉时期的生铁冶炼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等等。 现代一般认为中国最早发现的金属是铜和锡。
关于中国早期冶铜业的发明和发展情况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考古发现和史籍记载相结合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的祖先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发明了炼铜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扩大,铜的生产规模得到空前发展并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两汉之时中国的冶铜技术与西方同时期的冶铜技术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加先进,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冶炼技术的雄厚基础.而到了唐宋时期,冶铜业更是取得了长足进步,出现了不少著名的铜矿和冶铜中心.元明清时虽出现不少著名铸币局,但由于冶铜技术的大致定型,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在于对旧有技术的总结和提高以及对一些铸币技术和原理的创新.
1973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一批殷商时代的青铜器,其中一件青铜戈的铭文中有“戈”字。这说明,至迟在殷商中期我国北方已出现这个汉字了。不过,当时这个字的写法似乎还不太稳定。 后来,这个字被用来表示一种工具的总类[6]——这种工具一般是用来凿掘土地,铲削杂草,刮平地面等的。因此,《说文解字》就根据这个意义给这个字下了一个“筑墙持臿”的本义注,又因为这个工具是一种“五材”所成的器具,所以就给它加上了一个“金”部首来作它的偏旁。这样,这个字的形体就变成了“镐”了。
从镐这个字的结构来看,它是会意兼形声的字:上边的“臼”是它的意符,它当“杵”讲的意义来自“臼”本有的意思——“捣”的意思。它当“碓”(duì,一种用来捣米的器物)讲的意义也是来自这个意思;下边的“小”是它的声旁,它当“小时”讲的含义今天还在使用;下边的一竖则由“臼”的中间部分演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