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如何协调?
五行的性质,金生水,因为少阴之气始于金而终于水;水生木,因为少阳之气始于水而终于木;木生火,因为太阴之气始于木而终于火;火生土,因为太阳之气始于火而终于土;土复生金,因为少阴之气又始于金而终于水……这就是自然界物质的循环无穷、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五行”为什么能够这样相生呢?这是因为天地间的各种事物之间都具备这种关系或类似的关系。例如,树木能生火;金属能够切割木头,木材与金属都是物体,都有形质可分;物体受热就会燃烧,这些都是“木生火,土生金,金克木……”的道理。但是,五行并不是像人们日常使用的算盘那样“上五退一进一”那样简单地进行加减运算的。 五行的运行是按着“相乘”和“相侮”(也叫“反侮”)的方式进行的。
五行的相乘,是指某一五行过强,超过了正常的限度,从而克制了其它四行,即“过分之所胜曰乘”(《素问·五常政大论》)。比如木过多,就克制了土,称为乘土或者侮土。土被克就不能生化万物的土壤,从而影响了其他各行的正常发展变化;金过多就能克制木,称为乘木或者侮木;同样,火过度就可以克制金,称为乘金或者侮金等等。 一般来说,五行相互相生的关系经常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如木生火,但火太过时也会焚毁树木)。如果某一五行受到抑制而衰弱,那么其它各行也会发生不平衡的变化;另一方面,如果某一五行过分旺盛而超过正常的限度,那么它就会对其它各行产生侵害作用。这就是相乘和被乘的产生原因之一。
另外,当邪气侵犯人体之后,正气便会奋起抵抗,这时邪气有可能削弱正气,致使阴阳失调而破坏了原有的相生的平衡关系而产生相乘。因此,在临床上,有些疾病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原发的邪实亢盛的疾病,二是继发于正虚之后的邪实的疾病。前者表现为相乘,后者则表现相侮,这都是由于脏腑功能失常而引起病机变化的后果造成的。所以,我们在临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病情的本质,才能准确地制定出治疗方案,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