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五行是什么意思?
“笺”字中的“言”指代的是书信,这个字最早出现是金文(大篆),形状像一个人口吐信条,本义就是指书信。而“五行”的“五”指的是金、水、木、火、土这五个元素;“行”有行列的意思,这里指代的是文字排列的形式。 合起来“笺五行”的意思就是把书信按照五种元素的排列形式写出来。这种排列的形式实际上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字顺序——五行序——它和现代汉语的先后顺序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现在给客人写一份短一点的解答类解答,通常都是按汉字结构来分段落,每个段落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主谓结构,然后后面依次是宾语、定语之类的,总之就是按照我们的逻辑思维来的。但五行序却是一种倒叙的结构,每一段的每一句都按照金、木、水、火、土的顺序来书写。比如《离骚》开篇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金字排在最前面是因为它是五行的君王,所以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就把帝王的名字写了出来,下面一句话紧着就写了出生的月份和日期,最后才写年份。这样写的好处是在阅读的时候眼睛是顺着五行顺序走的,先金后木再水……最后落到土上,相当于把整个语句进行了一次倒叙。这种文学形式和今天的排序完全不一样,如果今人看到会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好像在阅读的时候眼睛在跳着前进。但这确实是古人写文章时的常规顺序。
我曾经在本科时代写过一篇论文专门探讨这个问题,还找一些古籍中常用的词语进行排检,发现确实绝大多数的词语顺序和现代人想象的都不一样。举个例子,我们常说的“春夏秋冬”实际上是“春秋冬夏”,因为古人写文章是从后往前写的,所以“冬秋春夏”才是正确的顺序。又比如“左右东西南北”的正确顺序其实是“东南西北”,因为我们一般人都是从左往右看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