沴五行属什么的?
“沴”是生僻字,读(lì)。《尔雅·释木》:“木,沴戾也。”郭璞注:“今人呼栎阳树为‘戾树’,言其叶戾戾有刺。”可见,“沴”本义就是指树木枝叶茂盛、乱而交错的样子。 古人将“沴”用在词语中,多取意于此。如成语“风戾云愁”:比喻恶劣的风雪天气。又比如诗句“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风暄昼永,夭桃秾李,乍晴池馆,丽日园林……红杏开时,绿阴冉冉,风冽冽,水粼粼,燕莺啼,鸳鸯浴,梅香绽,海鸥飞——景色清嘉,无如此处。” 后来,人们用“沴”形容人的态度神态,是褒义词。如诗句“相迎不道远,一举流霞觞;调笑问姓名,笑杀山公醉。欹侧弄笔锋,淋漓泼砚水。散帙还坐,泛舟闲语……”诗中的主人公不仅才思敏捷,而且态度从容悠闲、神采飞扬,这就是对“沴”的最好描述了。
在现代汉语里,“沴”已经不再使用了。不过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沴”的甲骨文字形来领略到古人构思的精巧。 “沴”的甲骨文字形如下: 仔细观察这个字形就可以发现:上面部分象征的是树枝头上的树叶,下面部分象征的是树根。整个字形就像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并且,为了表示树的形状,字形中还专门安排了倾斜角度不同的两个枝杈。真是细致入微!
《说文解字》:“沴,流病也。从水失利声。”段玉裁注:“流病二字叠韵连语。”也就是说,“沴”指疾病流行。为什么疾病流行要用“水”来表示呢?因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其中除了“木”字像树外,其他几个字,都和它们原来的本义无关,而是像它们的某种属性。比如,“水”字像水的流散之性,“火”字像火的向上之性,“金”字像金属的重性,“土”字像土地的承受之性。这样理解,就不难了解“沴”字的意义,而“沴”字指疾病流行,就是以“水”的流散之性来表示疾病的流散之性。由于“水”字表示木、金、火、土四行中任何一行太过,就像水一样流散,破坏了五行之间的平衡和谐关系,所以,“沴”字也引申指行为、性情不正,比如“乖沴”指失和。“沴”字读lì,不能读作pì。
“沴”作为姓氏,读mì。姓氏“沴”源于嬴姓。传说在尧帝时期,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秦人的祖先。伯益生下一个儿子叫大廉。大廉的后裔有叫恶来、 returnValue(false); 豢龙的人,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周武王赐恶来采邑于“沲”水之滨,并封为“沲伯”,其食采地在今山东汶上、河北曲坨、河南滑县一带。后来,为了纪念祖先的功德,他的后裔就以古代先祖封地名称“沲”为姓。后来,“沲”字写作“沴”,人们读音时又改变为m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