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字的五行虏什么?

陆畅畅陆畅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礼字的字义,《说文》解释的非常清楚,但是现代人都忽视了其中的内涵,把“礼”狭隘的理解为礼仪、礼貌,其实这是后世对“礼”字理解的阉割。古人造字是非常科学的,“礼”的字形结构就说明了一切。 “礼”的字形,古文字(甲骨文、金文)上面是“示”(祭祀的示),下面是“豊”(豊字在古文中常作“豊”)。合起来就是两个意思:上面的“示”代表行礼的人,下面的“豊”代表被祭拜的神灵。所以“禮”的第一层含义就是“祭祀”。

人向神灵行礼表示敬畏,这个“礼”字同时包含了“敬”的意思。 一个人怎么“有礼”呢?除了内心的“诚敬”之外,还应该有所表现——表现出来就是对神灵虔诚的样子。那么什么样的态度才是虔诚呢?《礼记·檀弓下》讲得很清楚:“哀而致福,礼之行也。”只有充满“哀”的心情才能表现出“礼”的状态;反之,如果心中没有“哀”,只是表层的敷衍,那就不算有“礼”。 所以古代的拜祭都是严肃而认真的。《周礼·大宗伯》记载:“凡祭祀,享祀,掌献新。”郑玄注:“享祀,告祭也。”“新”在这里指刚蒸熟的粮食,也就是刚出炉的新粮。参加享祀的时候,要拿着刚刚蒸熟的粮食去祭神,这动作当然是双手捧着,非常恭敬的。

现代人去寺庙里烧香拜佛,很多时候都是随意的,甚至在佛前嬉笑打闹,这样的“礼”显然是自欺欺人的。 古人行礼,按照《仪礼》的规定都是非常正式的。例如《仪礼·士相见礼》介绍宾主行礼的动作细节:“主人再拜,宾答拜。……执爵,兴,拜,奠。” 两个人见面,主人先拜两次,客人还礼。然后主人端着酒杯,拜见客人,把酒放在地上,以示尊敬。

这种对神的敬拜,后来延伸到对社会、对长者的敬慕。《礼记·曲礼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通过行礼,让人的身心都处在谦虚敬慕的状态中。 “礼”的第三层意思是尊重,包括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荀子·天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虽未至仁,我们可以理解为“礼”是到达“仁”的大道之一。

老子说过一句名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内在依据就是“礼”。能够行“礼”,就能达到老子的这一理想境界。因为“礼”能让所有人都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在这个上有规则的前提下,“不相害”才有可能。 “礼”的第四种含义是“仪式”。古代很多事情都需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才算是完满。《礼记·中庸》:“尊五仪,敬四德,称其所宜,永以为好。”孔颖达正义:“言既尊其位,又重其事,然后德行乃可称量。所可称量者,惟以礼节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