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言五行属木?
这个问题很有趣,古文字中“语”、“言”二字同体,且都读作yàn(第四声)。金文大字典显示,这两个字在商代和西周早期书写为: 到了春秋中晚期,两个字的形式才变得不同,并且“言”字加上了指事符号,表示说话的是“我”;而“语”字没有添加符号,表示说的是“你”。小篆把两个字的形貌进一步拉大,更接近现代汉字了。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 在先秦文献里,“语言”的概念就是指“说的话”,即所谓的“言语”,这个概念的属性是“木”的。不过,“语”字除了表达这一概念外,还常常用来指称那些带有固定格式的话,如“谚语”“成语”等,这类词的词性往往呈“土”的特性,这与“语”字本义中的“土地”色彩有关。而“言”字所表达的“话语”意义则总是呈“金”的特性,这一点与“言”字的本义中“斧刃”的色彩相关。
许慎给“言”字的定义是: 从古文字演变的脉络看,“言”字头上的指事符号应该是表示语言的符号,而不是某个具体词汇的标记。所以,“言”作为五行之一是完全合理的。 有趣的是,古代中医理论将人的五官与五脏相联系,用“视”代表“肝”,用“听”代表“肾”,但用得最多的还是“言”字,它被赋予了“心”的所有功能——说话、表达意思、情绪等等。
五行,指代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属木,一般可以理解为,五行当中归属于木或跟木比较接近的事物均可这样表述。有人认为“言”五行属木缺乏依据,实际上,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思维误区。很多字的五行归属是基于易学大师的经验或定义得出来的,在易学典籍当中不一定能找到明确的依据。下面主要从音韵、汉字文化、五言诗的平仄规律和五行生克关系等角度,介绍“言”字五行属木的原因。
一、音韵学角度
从音韵学角度来看,言为平声,声母为y,y声母(乙母)的字均为平声。木为平声,属阳平。在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属于阴性的是第一声和第二声,为平声;属于阳性的是第三声和第四声,为仄声。言、木声调相同,均为平声,阴阳属性一致,由此可知言字五行属木,两者均属阳木。
二、汉字文化
“言”字,形声字,从口,雚声。本意是说话、发言、发议论,为会意字,从“口”从“一”,“一”为语助词。引申为言论、发言、告诉、言语等。在甲骨文中,言字为会意字,从人从口从一;一为“立正”的意思,也代表语助词。人说正言,就是“言”,与“语”、“词”同义。
“木”的甲骨文是象形字,像树木伸展出枝干,表示树木的本义,“林”字为“木”字的重文。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文字本身即承载着文化。“言”字从口,而“木”字甲骨文从口,从树,是“围”的初文,为会意字,因此言字在汉字文化当中跟木有一定的关联性。
三、五言诗平仄规律
五言绝句的常见平仄格式当中,仄收式有四种,其中每一种的第三字均为平声。由于“言”字五行属阳木,跟“木”字五行属性一致,而第三字为“木”字的仄收式五绝格式,即仄仄仄平平,符合平仄规律,因此“言”字五行属木也是合理的。实际上,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跟五行生克关系是完全吻合的。
四、五行生克
“言”五行属木,跟木属性一致,木、火与土相生相克。五绝仄收式的第四字为仄声,第四字为木、火、土的情况,只要第三字跟第四字属性不一致则符合平仄规律,符合五行生克关系,因此,言字五行属木也是从属五行生克关系。
五、其它
其它的一些论证方法就不再一一介绍,总之,“言”字五行属木是易学文化的产物。